室內聲學設計中各頻段聲音的作用
人耳對聲音頻率的感知范圍從最低的20Hz到最高的20KHz,而人的聲音頻率范圍從80Hz到12kHz,不同頻段的聲音感知是不同的。
1)20Hz-60Hz部分。這段提升能給音樂一種強烈的感覺,給人一種響亮的感覺,如雷聲。如果提升過高,它將再次混濁不清,導致清晰度差,特別是對于低頻響應和低頻過重的音響設備。
2)60Hz-250Hz部分。這是音樂的低頻結構。它們包括節奏部分的基本音調,包括基音和節奏音的主音。它與高音和中音的比例構成了音色結構的平衡特征。提升這一段會使聲音變得豐滿,過度提升會發出隆隆聲,衰減這一頻段和高中音段會使聲音變得單薄。
3)250hz-4khz部分。這部分包含大多數樂器的低頻諧波,同時影響人聲、樂器和其他聲音的清晰度。調整時應該與前低音的設置相協調,否則音質會變得非常單調沉悶。如果提升過多,會使聲音像在電話里發出的聲音。如果600赫茲和1千赫茲提升過高,聲音會像喇叭一樣。如果把3千赫提高太多,會掩蔽說話的識別音,即口齒不清。并使嘴唇“m,b,v”難以區分;如果把1千赫和3千赫過分提高,聲音會有金屬感。因為人耳對這個頻段很敏感,所以通常不調整這個頻段,過度提高這個頻段會使聽覺疲勞。
4)4khz-5khz部分。這是影響臨場感(距離感)的頻段。提高這個頻段會讓人覺得聲源和聽者之間的距離稍微近一些。衰減則會使聲音感覺變遠。如果在大約5千赫時增加6dB,整個混合聲音的聲功率將增加3dB。
5)6khz-16khz部分。這個頻段控制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一般來說,提升這一部分會使聲音變大,但并不清晰,而且還會引起齒音過重。衰減這部分可以使聲音清晰,但音質稍弱。該頻段適合還原人聲。
通過實驗測量聲學大廳各點的混響時間和聲壓級可以發現,當頻率相對較低時,每個點的值都有很大的不同。當與聲源的垂直距離相等時,靠近大廳中間的混響時間較長。內聲學要求每個頻率的聲壓級在6db到10db之間。如果中頻段滿足要求,而高頻和低頻不滿足要求。則需要通過房間的聲學改造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