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建筑師和設計師更注重的是視覺效果的設計,會比較單純地從視覺的角度來審視設計方案而沒有進一步考慮聽覺效果,以提升視覺感官作為設計目標。因此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外觀裝飾得很高大上的空間,內部的聲環境卻讓人很不舒服,這樣的設置會將人置于一個很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環境之中。
噪音的危害
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是全身性的,不僅引起聽覺系統的變化,還對非聽覺系統產生影響。噪聲對聽覺器官的影響是一個從生理移行至病理的過程,達到一定的強度和接觸時間時就會造成病理性聽力損傷。長期接觸較強烈的噪聲引起聽覺器官損傷的變化一般是從暫時性聽閾位移逐漸發展為永久性聽閾位移。
醫院
走進醫院,你會發現醫院正在變得越來越嘈雜,噪音水平在以倍數在提高。這不僅影響了病人,也影響了在醫院工作的人。病人在康復的過程中,需要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休養,特別是在睡眠的時候。高質量的睡眠利于病人的身體快速重建,加速康復。然而,在噪音的威脅下,睡眠質量和康復速度都會因此下降。
教室
一項研究表明,教室的平均噪音水平是65分貝,坐在教室的第四排,語音清晰度只有50%,學生每兩個字就會漏聽一個。這種現象主要是受混響時間的影響。假如在一間混響時間長達1.2s的教室里授課,老師的上課聲音已經是很模糊的。有時老師為了讓學生聽得清楚些,把說話的音量提高,然而老師們提高音量的同時,噪音也隨著升高,心率水平也會隨之上升,這對身體的影響是不利的。
城市
噪音污染早已成為城市環境的一大公害。國外早就有“噪音病”一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城市噪音正在影響著很大部分人的睡眠質量。科學研究表明,噪音會損害健康,人長時間在噪聲大的環境中工作、生活,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大,嚴重者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城市聲音規劃者來改善我們的城市生活。
家居環境
室內設計師,可以把我們的室內環境設計的很美觀,但是僅僅美觀還遠遠沒有達到人們的要求,因此還需融入室內聲學設計。室內聲學設計就是“看不到的建筑”,能讓我們的空間聽起來跟看起來一樣讓人感到舒適。室內聲學設計可以滿足我們對生活的需求、改善生活素質、健康水平、社交行為以及工作效率。
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住宅區的噪音,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應低于45分貝,若超過這個標準,便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那么,室內環境中的噪聲標準是多少呢?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測量方法》中第5條4款規定,在室內進行噪聲測量時,室內噪聲限值低于所在區域標準值10dB。
設計師在設計中為什么要考慮聽覺效果?我們來聽聽專家的解釋。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