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報告廳內混響時間和音質缺陷
文章出處:聲學知識 責任編輯:天戈聲學 閱讀量:- 發表時間:2020-10-07
在報告廳方案中利用吸音材料和結構,可同時控制報告廳內混響時間和音質缺陷。
因為報告廳工程設計是采用短混響,所以應選擇強吸聲結構。同時由于強吸音處理,所以建筑師在報告廳聲學設計中經常采用各種容易造成聲音缺陷的體形,如圓形、橢圓形、卵形平面、穹形屋頂等。除配制擴散結構外,控制音質缺陷的措施多采用強吸聲,因為它可以同時控制混響時間。
報告廳吸聲結構的配置和選擇,應根據其體積標準(即裝修要求):在100m3左右的小型報告廳會議室設計方案(一般是圓桌會議)中,如果室內有地毯、窗簾和沙發座,通常無需單獨吸聲,就能達到預期的混響時間值。超過200m3的報告廳,一般應配置吸聲材料或結構。
吸音材料(或結構)種類繁多,形式各異。關于報告廳的設計,從學術報告廳裝修的形式上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
1、暴露式:即直接將吸音材料設置于會議室內表面。例如在墻面或吊頂龍骨下設置木質吸音板、布毯、玻璃棉板(薄膜貼面)及鉆孔聲結構等。可用于學校報告廳裝修方案。
2、裝飾性:即在吸聲材料表面作各種符合裝修要求的裝飾性材料和構造,如吸聲泡沫,外蒙阻燃織物、錦緞、喇叭布或安裝木條、金屬管子等。可用于學術報告廳設計方案。
3、隱蔽型:可在透聲屏障之后配置各種吸聲材料或結構。可用于大禮堂報告廳設計方案。
以上幾種形式的選擇,要根據吸音與裝修的要求、投資、以及建筑師的喜好來選擇報告廳建筑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