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觀眾廳的體型
如果說在音樂廳或劇院中,觀眾廳的體形或個別建筑構件的形式對于達到良好音照例起決定性的作用。相比之下,在電影院觀眾廳內。體形的作用應該認為是次要的。對影院觀眾廳體形的研究,不是從尋求最佳方案的觀點出發,而是從分析廳內形成的聲場,如何去消除那些產生不利聲反射的表面和建筑構件。
在普通電影院中,揚聲器都配置在銀幕的后面,且被接入一條總的還音通路中;在寬銀幕電影院中,立體聲的傳送多數國家是由6條獨立的通路得以保證的。其中5路是由位于銀幕后面的五組揚聲器組成的。第6路,由分別位于左側墻、后墻和右側墻上的三組揚聲器予以保證。在蘇聯和東歐國家,通常采用9條獨立的通路,五組設在銀幕后面,左右墻和后墻設三組,頂棚上一組,共9路。
總之,揚聲器要安排得使每路的揚聲器所輻射的直達聲能,都均勻地分布到全部觀眾座位。使各座位聲壓級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6dB,它可通過適當布置每個揚聲器和利用它的方向性來實現。此外,在電影院內,聲源的聲功率原則上不受限制,因此,確保其響度在80~85dB是不成問題的。
對影院觀眾廳體形的研究,實際上是在觀眾廳面積相同的條件下,如何選擇盡可能大的放聲系統輻射角所能覆蓋的面積,以及消除不利的來自側向的強反射聲(它將影響立體聲效果)和音質缺陷。對于立體聲影院來說,還包括擴大具有良好立體感的座席(一般要求大于1/3座席)。
對于中、小型普通電影院,矩形的平、剖面形式是簡單、合理的體形,這不僅限于聲學上的考慮。同時,從多種平面形式能獲得最大數量的頭等視覺座位對比中,也顯示出它并無很大差距。例如具有同樣容量(500座)的矩形、扇形和橢圓形平面:矩形平面占57%,扇形占59%,橢圓占62%。雖然橢圓平面略占優勢,但由于它有大面積凹弧形的后墻,為防止聲聚焦而不得不配置大量的強吸音材料,從而增加投資。
關于矩形房間的比例雖無嚴格的要求,但也須適當注意。如觀眾廳的長度應使銀幕至最遠位置的水平距離一般不大于30m,當超出此距離時,應有確保視聽一致的相應電聲措施;又如對于設有樓座的觀眾廳,樓座下挑臺口的高度與深度之比宜大于1:2;觀眾廳的每排座位升起高度可按視線設計的c值考慮,即c值≥6cm。
對于大型的普通型影院、立體聲寬膠片影院。鐘形或扇形平面比較適用,這種形式可在擴大容量的同時,不增大(或略有增加)后排觀眾離銀幕的距離,一般控制在36~40m范圍內是適宜的。當必須增至40m以上時,應設置相應的電聲措施,或提高銀幕后面揚聲器的高度。樓座下挑臺口的高度與深度比同樣以1:2為宜,觀眾廳每排座位升起高度,對于普通大型影院c值≥6cm;立體聲電影院則應提高至c值≥10cm,以保證足夠強的直達聲。為了同樣的目的,最好不設樓座,這是考慮到目前揚聲器的垂直輻射束寬僅為40°,因而使樓座立體聲效果較差。
對于全景和環幕影院,通常選用圓形、卵形或球形較為合理,特別是環幕影院,它與全景和寬片影院不同,它能用360°視角放映,而一般全景電影僅能保證用三條膠片以水平包容角146°進行影片的拍攝和放映。環幕電影是用特制設備由十一條35mm膠片拍攝,所有膠片的移動,都按十一個攝影機中每個攝影機的葉子板開度的相位嚴格同步,影片的還音采用移動式同步電影放映裝置。因此,觀眾廳必須是圓形的,或采用球體。因而墻面必須做強吸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