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的噪聲控制
由于電影院觀眾廳內的平均聲壓級可達80~85dB,甚至可更高一些。因此,廳內的噪聲標準通常低于音樂廳、劇院和會議廳的標準。
對普通型影院允許噪聲級為40dBA,噪聲評價曲線NR-35;
多聲道立體聲影院為35dBA,噪聲評價曲線為NR-30。
影院的噪聲控制包括消除外界噪聲對觀眾廳的干擾和觀眾廳內揚聲器放聲系統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等兩個方面。為此觀眾廳的外墻應有足夠的空氣聲隔聲量。對自然通風(排氣)的中、小型電影院,外墻開窗要考慮到周圍環境,使之不超出該地區的環境噪聲標準。觀眾廳直接開向戶外的門應設置門斗和“聲鎖”,以防內外噪聲互相干擾。設于屋架內的排氣口,應做消聲處理,因為廳內吸音吊頂通常不起隔聲作用。廳內的空調系統,必須根據具體狀況做消聲和隔振處理。
電影院觀眾廳的混響時間及其控制
電影院觀眾廳的混響時間,不論何種類型的影院原則上都應采用強吸音短混響和平直的混響頻率特性,以此,使電影錄音的還音真實。但考慮到單聲道普通影院與多聲道立體聲影院各自對混響的不同需求,以及觀眾廳容積的差別。因而混響時間應隨容積有不同的標準。
考慮到控制低頻混響時間的實際困難,通常允許有一定的提升(相對于中頻500~1000Hz);而高頻混響時間,由于空氣中的聲吸收,以及觀眾和吸音材料對高頻的過強吸收,而偏低的實際情況。
對于6聲道杜比立體聲寬膠片系統的影院,美國Dolby系統推薦的中頻(500~1000Hz)混響時間為0.5~0.7s,低頻(125Hz)可提升1.10倍。
電影院觀眾廳混響時間的控制通常與消除廳內的音質缺陷結合起來考慮。例如,觀眾廳的后墻、凹弧形的側墻或頂部都需做強吸音處理(即平均吸音系數在125~4000Hz內不小于0.5)。以免回聲和聲聚焦。此外,銀幕后面的墻面也作吸音處理,這些同樣也是控制混響時間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大廳容積的觀眾廳內,如不設置專門控制低頻的吸音結構,要達到平直(或接近平直)的混響頻率特性是很難的。以往常用木護墻作為低頻吸音結構,近年來因消防上不符合要求的緣故,已很少使用。目前多數用水泥板穿孔(開縫)和共振吸音砌塊等控制低頻混響時間;也有用寬頻帶空間吸聲體懸吊在頂部或懸挑在墻上,控制廳內混響時間而獲得顯著效果的。